从150公斤稻谷里只炼1升油。
闻名于世的匠人精神,并不只在日本。
【1】
“国酒”茅台已经凭借万亿市值被传媒认定为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。
但这个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,与其在国内市场的表现,还是相差甚远。差距不光体现在规模,也包括价格。
你一定听过,茅台在国外的售价比国内便宜的故事。
比如,在日本,一款入门级的500ml装飞天茅台,在超市的售价曾经是3888日元,折合人民币不到240元,不到国内售价的五分之一。
因此有人戏言,咱们的国酒,在海外也不得不低头,跟促销甩卖一样,还不一定招人待见。因为,在日本免税店、超市里购买廉价茅台的,大多也是国人。
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?有消费习惯和文化的差异,但最关键的还在于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和品牌的整体印象,包括品质印象,实事求是地说:不够好。
在日本市场,相比其主流的传统清酒文化,茅台所代表的白酒文化很难渗透进去。而日本清酒在品质上也真得做到了难以超越。
在日本,光是大大小小的清酒生产厂家,就有1500多家,其中还不乏一些百年历史以上的酒厂。它们能屹立至今,是因为无数日本制酒人,都怀揣着一颗对酒的赤诚之心。
喜多屋酒造厂社长木下宏太郎说:“我只做自己想做的酒,我将自己的想法做进酒里,懂的人可以喝出来。”
日本清酒的制作工艺繁琐,严苛。
譬如用于酿造清酒的大米必须使用精米,也就是去掉米粒外层后剩下的部分。
左图是磨皮前的大米,右图是磨皮后的大米
这张图有助于对精米步合的指数有所
米在酿酒前要先打磨掉表面的米糠,以去除容易产生杂味的蛋白质和脂肪,被保留下来的米被称为“心白”,主要成分为淀粉,“心白”占大米整体的比例,就是“精米步合”。
清酒的等级根据“精米步合”的指数来划分,“精米步合”越低,意味着酒的品质越高。
“锅岛”的酿酒师饭盛直喜先生说:“日本酒的核心除了水,其实是技术。”
日本将清酒做到了极致,并使清酒拥有着不输葡萄酒般的香气以及口感,于是喝好的日本清酒,大多都会使用红酒杯。
1990年,日本市面上清酒的最低精米步合是27%。
而獭祭的创始人樱井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在了25%。
当他听说已有酒厂推出了精米步合24%的酒,于是他又把自家精米的步合标准下降到23%。
为了这一捧米,工人们整整研磨了七天。
而23%的最低精米步合只是第一步。光是一款清酒后续的香味开发和改进,樱井就带着一群酿酒师傅研究了数年。
而樱井,只是日本无数追求极致的酿酒人之一,在他们背后,是日本从江户时代,便极力推崇的“匠人文化”。
匠人文化的核心,无非二个词:敬业、认真。
这两个字跟随历史,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,融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,成了整个日本社会的“常识”。
甚至有人说,“匠心”不是技艺而是人品。
对“匠人”们来说,把自己的工作做好,是本分,而不是什么高尚的情怀。
他们不但无法接受拙劣敷衍的工作态度,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手艺有着近乎于自负的自尊。
与之相应,中国白酒光是香型就分了很多的类别,各种香型的工艺,包括发酵类型都不统一,对外难有统一的品质标准,自然也让消费者对其品质缺乏认知。
茅台是酱香型白酒的代表,以茅台和郎酒为标杆的酱香白酒,其酿制技艺已传承上千年,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整个生产工艺分制曲、制酒、贮存、勾兑、检验、包装六个环节,并且要经过端午踩曲,重阳投料,酿造期间九次蒸煮,八次发酵,七次取酒,长达整整一年的生产周期。
茅台的生产要用一年,而且要储够5年后才包装出厂,然后上市。因此,有人说,酱香白酒是时间酿造的酒。而茅台、郎酒等酱香白酒头部企业,也都特别注重在生产品质之后,向时间追求极致。
但要让清酒当道的日本,接受茅台,理解茅台的工艺,还是太难了。所以,茅台要在这种环境打开市场,只能尽量把价格调低。
好的品质,但却卖不出好的价格,茅台的海外尴尬绝非个案。
但事情总归不会一成不变。这些年,包括茅台在内,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被海外认知、接受,甚至追捧。在越来越多海外市场,茅台也正迎头赶上,迈向它该有的殿堂。
这改变,当然包括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,但更重要的,还是越来越多中国品牌用他们的品质,匠心,赢得了国外消费者的心。
更有中国企业,一开始就在符合国外消费者习惯的领域,高举高打,以比国外更高的标准精益求精,让外国人趋之若鹜。
【2】
2018年初,一款由中国研发的稻米油产品正式登陆日本。
这条新闻颇令人回味,又令国人有些紧张。
因为日本是稻米油最先发展起来的国度,并且拥有上百年稻米油研发的历史。同时,稻米油本就是日本国民用油,甚至是日本40%的中小学营养午餐指定用油,“健康油”形象早已深入人心。
在日本多年以前就有各大节目在科普稻米油对身体的好处。
日本农学博士曾说过:“日本自古以来使用的健康的油是稻米油。”
因为其健康,稻米油一吃就10年以上。
也被日本许多医生推荐。
日本,无疑是检验一款稻米油产品是否合格的最严苛的试炼场,国产稻米油想来分一杯羹,定是举步维艰。
相较于日本本土一系列成熟的稻米油品牌,因品质不敌而铩羽而归,似乎成为众人口中一致的,这款国产油的命运。
而令人意外又欣慰的是,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,是国货大获全胜。
它在日本一经上市便得东京市民冒雨抢购,一周年后更引知名商超同庆。
中国的稻米油质量不但远超日本本土产品,还用数个国际品类大奖以及日本当地人的青睐,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。
各个领域,包括食品专家、特级厨师,无一不承认这份中国制油的品质超卓。
稻米油能取得如此成就,与其丝毫不输獭祭的极致产品精神密不可分。
为了打造出品质卓越的稻米油,金龙鱼整整耗时十年,攻克技术难题,研发出谷维素、植物甾醇平均含量达到10000ppm的“双一万”稻米油。
“双一万”让稻米油之乡的日本也只能望其项背,“双一万”的营养含量是日本市面上稻米油的3-5倍。
日本稻米油的谷维素含量
一般在1500-3000ppm左右
原料的选择也很是讲究。金龙鱼将部分原料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五常鸭田稻、盘锦蟹田稻等优质稻田,从源头上确保稻米品质。
提炼过程也极为不易,150公斤稻谷大约只能萃取出仅1升稻米油。从稻谷中分离出来的米糠,需在24小时完成保鲜,否则就会酸败,金龙鱼在水稻基地旁建厂,最快实现6小时保鲜萃取成油,大大锁住了原料的新鲜。
这一点, 日本企业难以做到。日本的米油企业规模小,根本无法做到自建生态水稻基地,据悉,就连日清,米糠毛油也只能依赖进口,可想而知,稻米油的新鲜度和口感必定大打折扣。
强大的产品实力,是最好的市场推力。
从中国到日本,从东方到西方,金龙鱼稻米油征服了最挑剔的味蕾,先是赢得日本国宝级天妇罗大师近藤文夫的认可,随后又在2018年比利时征服100位米其林大师,赢下iTi(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所)国际顶级美味大奖。
正是凭借着这样过硬的品质,金龙鱼在2016年的日本国际稻米油大会上击败日本同类产品,拿下唯一国际品质大奖,成为打开日本市场的关键。
而即使是这般工艺复杂,品质一流的粮油,却没有以一个高昂的价格对国内民众出售,甚至售价远低于世面上一众高档油。
反而,这款稻米油在日本的定价却高于国内。相比其他国货的定价尴尬,金龙鱼稻米油的这次国货“走出去”,无疑非常打气。
东京涩谷西武百货,金龙鱼稻米油700ml
售价735日元,折合人民币45元
【3】
不久前,日本千叶国际食品与饮料展览会(Foodex Japan)即亚太地区声誉最高食品和饮料盛会召开。
80个国家的超过3千个参展商和8万名专业观众参加。
他们共同见证了一项代表行业工艺突破、品质越级的新品发布。
这一次的主角,就是在日本打出市场的、中国制造的金龙鱼谷维多稻米油。
包括日本全家FamilyMart连锁、罗森(LAWSON)连锁、7-Eleen连锁、丸红食品、三菱食品、三井食品、伊藤忠食品、兼松等在内的数十家知名品牌零售商和食品商社,共同现身。
这一切都印证了越来越多的日本家庭和餐饮店,开始选择这款“国产油”。
单从品类上,我们真正实现了用“国货”震撼世界。
历尽千帆,成就不易。这句话用来形容我们的国货再合适不过。
稻米油的事迹是一次掷地有声的证明,证明我们可以用努力换来认可;证明我们也能拥有至诚严谨的匠人精神,实现对产品极致的追求。
道阻且长,每一款中国制造背后的工们,都任重道远。
愿如稻米油一般的案例,勇于挑战的国人,越来越多。
终有一天我们会打破国际对中国制造的固有印象,让“中国制造”,真的成为一份品牌保障。
金龙鱼稻米油日本上市1周年,越来越多的日本消费者也开始用金龙鱼的稻米油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