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酒网 - 酒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企业新闻 | 国内动态 | 国际动态 | 行业综述 | 饮食与健康 | 酒文化 | 检测与标准 | 品牌与营销 | 政策法规 | 品牌专题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贵州:“山有多高,葡萄就有多高”
V.biz | 商业搜索

贵州:“山有多高,葡萄就有多高”

信息来源:aojoo.com   时间: 2012-07-03  浏览次数:357

  走进三都水族自治县交梨乡,沿着前进村大坪山的山路蜿蜒而上,满眼的翠色铺面而来,一坡接一坡的葡萄藤爬满山头,顺着山势连绵起伏,煞是壮观。

  “山有多高,葡萄就有多高。”

  县扶贫办石主任指着远处的山头说,只要没有树的地方,都栽种有葡萄。仅交梨乡种植面积就达2.6万亩,挂果8500亩,亩产值高的上万元。

  葡萄已成为三都自治县的一个支柱产业,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
  一业主打多业助推

  韦正航是交梨乡新联村马坡寨村民,房门前就是一片葡萄园。看着挂果的葡萄园一天天在改变模样,韦正航很开心,他说:“我家挂果葡萄已有12亩,去年纯收入8万多元,与种玉米、水稻的差别真是太大了!”

  葡萄已成为交梨乡的富民产业。去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,其中2100元来自葡萄种植,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.2%。

  “其实,交梨乡葡萄零星分散式种植已有10多年的历史,但作为主打产业,还是近几年的事。”一位乡干部说。

  三都是我省一个贫困程度较深的县。“一个地方没有好的产业做支撑,扶贫的短期效益明显,但长期效果不好,而且很容易返贫,扶贫成果难以巩固。”县委书记王小红、县长张加春说。

  穷则思变。2008年,三都自治县吸取多年的经验教训,决定在选好产业上狠下功夫。着眼自身实际,三都借助厦蓉高速公路在交梨乡设置匝道口发展机遇,围绕“一乡一品一产业”主题,靠山吃山,决定在交梨乡大力发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。

  2008年,在开始实施“185”上山的重点工程中,通过深入调查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县里决定在交梨乡将“山野水晶葡萄”种植作为特色精品水果产业项目进行重点发展,并以杨梅种植、林下养鸡等为辅助产业,明确提出打造“万元山”的目标。

  由于产业选得准,适宜当地条件,全乡葡萄产业发展迅猛,规模从2009年的8119亩扩大到今年的2.6万亩,其中挂果8500亩,亩均产量3000斤,亩均产值6000元至8000元以上,实现产值4630万元。

  按照全县“一乡一业、多业共生,以短养长、长短结合,立体循环、高效发展”的产业思路,三都县在交梨乡将葡萄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的同时,还在葡萄架下种植生姜、花生等喜阴作物,并发展林下养鸡,亩均产值超过万元,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效益。

  集团帮扶整乡推进

  交梨乡是典型的民族乡,全乡15个行政村中,一类贫困村就占9个。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99元。

  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降临。2010年,交梨乡作为省委办公厅的扶贫联系点,被省委、省政府将交梨乡列为全省首批“集团帮扶、整乡推进”试点乡镇之一。

  如何扶持像交梨乡这类贫困乡镇发展优势产业,帮助群众增收致富,成为三都各级党委、政府高度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问题。

  在省、州、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全乡彻底脱贫的产业发展规划在通过专家论证之后,便开始稳步实施。

  试点中,三都自治县注重扶贫思路的重大调整,由过去分散式扶贫向集中式扶贫转变。整合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各种资源,由县委、县政府牵头协调,将省直、州直、县直党建扶贫工作队组织以来,围绕交梨乡的脱贫致富,在主攻目标上合心,在谋划思路上合计,在争取项目上合力,在抓项目落实上合推,以“集团帮扶”为平台,以10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基础,整合农业、水利等项目55个,整合部门资金9445万元,投入产业培育、基础设施建设,使有限资金收到较大成效。

  一年多来,省、州、县党建扶贫工作队先后进驻交梨乡。工作队倾注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才和智力,着力于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,将重点放在产业扶贫上,组织实施各类助民增收项目,为交梨乡的产业开发、农民快速增收逐年打牢了基础。

  如今,交梨乡水晶葡萄产业蒸蒸日上,已形成了“一乡一品”的特色支柱产业,一条走“生态建设兴乡、产业调整富乡、招商引资强乡、葡萄种植名乡”综合扶贫开发路子正在逐步形成。

 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

  走在交梨乡,无论是陡坡地带,抑或低矮平地,葡萄树下套套种生姜等低矮作物,葡萄架下饲养土鸡等种养模式,已成为农民的一种自觉行动。

  “过去,这里的群众有种植葡萄的习惯,但多是零星分散种植。起步发展之初,其实心里没有底。”一位乡干部回忆说,当时动用了乡党委、政府和村支“两委”的全部人马,召开乡村干部会、摸底调查等大量前期工作,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动员,让群众心里有一本明白账,变以往的“要我做”为“我要做”。

  王恩文是山野水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,也是交梨乡村民。他说,原来在福建打工,跟人学种植水果,听说家乡发展种葡萄后,最开始试着种了8亩葡萄,没想到,种下去的葡萄,当年就能长到5米左右,次年能挂果,亩产达500公斤以上。后来,便将自家的好田地及40多亩坡地全部种上水晶葡萄。去年他们的葡萄还未采摘,就全部被客商订购,当年纯收入就达20万元。

  葡萄种植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,让人农民对种植葡萄的积极性高涨。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返乡种植葡萄,回来的人数达3000多人,超过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半。

  前进村村民许忠志在外打工多年,看到别人种葡萄致了富,也按捺不住回到家乡。他说,去年种植的10多亩葡萄,收入8万元,收入比打工多。

  王恩文说,现在光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就有200多户2000多人,目前,正计划建冷库和引资开办葡萄酒厂,做大、做强、做优葡萄产业,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。

  县委书记王小红、县长张加春告诉记者,为继续将水晶葡萄产业做大做强,县里计划将交梨乡葡萄产业园区培育提升为集产业化扶贫、集团帮扶、山地高效农业及乡村旅游的“四位一体”新型模式葡萄专业乡,“十二五”期间,力争辐射带动全县葡萄面积种植10万亩以上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酒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