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酒网 - 酒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企业新闻 | 国内动态 | 国际动态 | 行业综述 | 饮食与健康 | 酒文化 | 检测与标准 | 品牌与营销 | 政策法规 | 品牌专题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山东滨州市靠河桑村:蔬菜村里的人和事
U.biz | 商业搜索

山东滨州市靠河桑村:蔬菜村里的人和事

信息来源:aojoo.com   时间: 2012-07-03  浏览次数:349

  靠河桑村是惠民县淄角镇的传统蔬菜种植村,种菜有20多年的历史了。一开始种露天菜,后来发展小拱棚,再后来村里就是一色儿的冬暖棚了。全村130多户人家,户户种菜,最多一家种了七个棚,全村人都靠蔬菜大棚发了家。

  种菜户都挺知足

  1977年出生的李士田是该村村主任,去年当选。说起村里的菜,他说,今年蔬菜价格好,全村的种菜户感觉都挺知足的。

  村里种菜,以黄瓜、辣椒、西红杮为主,近两年,应长期客户的要求,村里人也开始种芸豆、豆角、丝瓜等品种。

  村里的菜,从来不愁卖。临近的靠河郑村就有个蔬菜批发市场,镇上也有一个大的市场。两个市场一个凌晨开磅,一个中午开磅,村民不管啥时候摘了菜,都能及时地通过市场销出去。

  说起收入,这位自己也种了两个大棚的村主任乐呵呵地说,一个棚纯收入六万多吧。同行的人立即指出:“你保守了。”李士田补充道:“是啊。菜价不稳,卖好了一个棚收入十万元也是有的。”

  不过他也有抱怨:收入是不低,可种棚也确实累。大年三十,人家都在家喝酒放鞭,菜农还要卷棚盖棚,那可是一天也不能落下。赶上蔬菜高产期,在棚里从早上干到晚上也是常有的事。付出了,回报也不差,就知足了。

  能人最会把握商机

  高宗华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。

  以前,村民种菜,是自己育苗、嫁接,费工费时,弄不好还育坏了。从四五年前,村里人就开始直接从寿光买苗了。

  就是在这时,村里的能人高宗华嗅到了商机。他建起了一个占地九亩多的双联温室大棚,造价百十万,专门育苗。育一茬苗200万棵,就算一棵挣一毛钱,这一茬也收入20万元。弄好了,一年能育四茬苗。

  李士田说,拿种黄瓜说,以前一茬苗种到底,一年一亩棚只用4000多棵苗,现在只要黄瓜进入低产期,菜农们就会拔秧种新苗。一年种两茬,就需要8000多棵,这苗的市场大着呢。

  最近,高宗华又弄了一块十几亩的地,建另一个育苗大棚,投入会更大,但收入也会更可观。育出的苗不仅供应当地市场,也往外地销。

  现在,村里和邻村也有人建了育苗棚,虽说走在了高宗华的后面,但因为淄角是个蔬菜镇,所以苗也不愁销。

  想法子抱团闯市场

  问李士田这个年轻的村主任,对村里的蔬菜生产下步有啥想法,他说,去年到潍坊学习,也了解到当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,他也想慢慢地把村民们组织起来,统一种植,统一品牌,起步还是很难。现在村里有两家蔬菜专业合作社,都是村民自发成立的,毕竟规模还小,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。

  他说,想把村民们统一起来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一旦遭受假冒伪劣农资的侵害,单个农民想维权实在太难了,抱成团,力量就大些。

  前年秋天,他买了一批棚膜,冬天种菜的时候就用上了。结果第一批黄瓜苗全死了。他以为是黄瓜苗的问题,又进了一批苗,结果又全死了。他这才开始怀疑是棚膜出了问题。后来,他在2010年12月的一期《农村大众》上看到一篇文章,写的是聊城市东昌府区的菜农使用棚膜后出现黄瓜苗死亡的情况,就想法联系到了文中的当事人,确认他们买的是同一厂家的产品。后来,他又联系到了济阳的一些也是使用该棚膜受害的蔬菜种植户。他们希望能鉴定出结果拿到相应赔偿,可他们找到济南的鉴定机构,只能鉴定棚膜的厚度、透光度等,却无法检验棚膜中的物质是否有害。虽然有些懂行的菜农指出可能是棚膜中一种消雾剂有问题,但没有检验标准,检验机构不能检验,他们最后也没拿到想要的检验结果,后来事情就不了了之。

  李士田说,那批棚膜他还留着呢,当时经销商只肯退棚膜,不肯赔偿两棚黄瓜苗及耽误种植一个多月的损失,他也实在是耗不起那时间和精力去打官司,最后棚膜也没退,就留在家里当个警示吧。

  他说,单个的农民在遇上这些事时,想维护自己的权利实在是太难了。所以,他真的想把大家组织起来,共同抵抗风险。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酒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