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酒红了
信息来源:aojoo.com 时间: 2012-02-16 浏览次数:667
“今年以来黄酒投资热的情况,各大财经均有报道。有人甚至说,优质的黄酒陈酒正在成为一种“稀缺资源”。而江浙一带的民间资本则已经闻风而动,开始大量购买未经勾兑、罐装的原酒,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。
但经济学有一条常识性的结论:从一种消费品提升到一种投资品,比一般产品的投资风险要大得多,因为价格总归是要回归价值的。所以,黄酒跟风投资要慎而又慎。
一种现实
市场份额小依旧是瓶颈
近几天,白酒又是涨声一片,业内人士表示,与白酒行业的巨头相比,黄酒的毛利率一直比较低,高档黄酒仍然存在巨大的提价空间。黄酒市场的竞争并不是同行之间的竞争,而是黄酒与白酒、啤酒、href=葡萄酒等争抢市场。黄酒虽然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,但在全国酒类行业总产量中仅占5%。
傅祖康表示,从市场份额可以看出高档黄酒不可能具有茅台、五粮液那样的提价空间和提价。而且,黄酒一直以来因为价格低而被看做“低档酒”,消费者已经形成这一认知,短期内难以改变。
“黄酒饮用人群和区域太小了。杭嘉湖、宁绍平原加上上海,几乎涵盖了主要黄酒饮用区域。北方地区再好的黄酒也是当作料酒来使用的。”小肥羊绍兴地区总代理朱浩说,“这样也会影响黄酒的升值空间。”
“尽管绍兴对黄酒产业非常重视,把它当成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来打造。据我了解,早在2000年绍兴就通过当地的黄酒行业协会对‘绍兴黄酒’、‘绍兴老酒’进行了证明商标注册,实施原产地,利用各种场合来宣传黄酒,兴建了中国黄酒博物馆,打响黄酒文化牌。但是,不少以生产地为主要销售区域的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品牌意识,打黄酒品牌对于他们来说,更多的理解是花钱。这样也了绍兴黄酒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。提价也只能是给绍兴本地消费者增加负担,因为黄酒毕竟是绍兴人日常消费品。”朱浩说。
一丝的担忧
连续涨价是不是“撒酒疯”
记者在深入调查采访中,发现一种现象需要回顾:洋河股份从2009年11月6日ipo以来,股价从60元的发行价一上扬,上市一年内就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,2010年11月23日盘中摸高至283.8元,涨幅达到令人吃惊的370%。随后一下滑……
2010年,高端白酒拍卖方兴未艾,茅台113万元、国藏汾酒209万元、五粮液508.8万元……随着高端白酒拍卖的盛行,人们心中的“天价”正在一步步被刷新,“没有最贵,只有更贵”这句话在名酒拍卖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。
“我去过许多国家,但是发现现在中国的消费品价格越来越高。”永利经编老总周幼琴在跟记者聊天时说,“酒类是百姓生活必需品,一连数年不断提价,其实给百姓生活增加了不少负担。久缘酒汇是我们永利集团旗下企业,高档白酒又按照厂家要求上调了20%-30%。这在国外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。”
伴随着酒业品牌升级和物价水平、成本的提高,酒类产品价格水平上扬是必然的趋势。然而,涨价也引发消费者怀疑是在“撒酒疯”。
一个的声音
黄酒存库要适可而止
黄酒一度被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、啤酒以及同样古老的白酒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,中间甚至有渐趋式微的苗头。但是,从最近透露出的信息看,黄酒正呈现出枯木逢春的发达之相:目前,一股黄酒投资热已经生成,并且有越来越火的趋势。
记者走进湖塘塔牌酒厂的新厂区,就这种现象采访了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国辉。对于这个问题,他思考了一下,慎重地表示:黄酒涨价因素黄酒是有的,厂家一般也希望黄酒涨价,这样也能减轻厂家生产、管理等成本压力。但是,库存黄酒也要适可而止,炒作我们更是不欢迎的。
“如果是一般的家庭,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简单的理财,那要注意黄酒的存放和保质,在一般的人家,黄酒储存不当发酸变质的情况也是经常会有的。这样不仅达不到理财的目的,还要亏上一些。”金国辉诚恳地说。
“关于炒作,我们厂是不欢迎的。就当前整个黄酒行业而言,现在最需要的是、冷静和更加长远的眼光。业界一定不要抱过于急功近利的心理,有意助推目前刚刚兴起的这股炒作黄酒的热潮。事实上,如果当前的黄酒投资热真的被迅速放大到疯狂的恶炒状态,从短期看来虽然对行业是有利的,但是最终难以避免‘一曝十寒’的结局。”
“当然,在这里我也要那些‘疑似’炒家,以前有些厂家为了融资,通过库存、答应回购等方式增加厂里的现金流量,减轻银行贷款压力。”金国辉说:“现在这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,厂方没有必要在进行这方面的营销。而且,即便是回购或者交易,现在法律如此严格,税收问题、问题都会接踵而来,有些东西还是不太切合现实的。炒作到最后,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。而且,炒作之后的市场恢复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我们厂家还是需要本本分分做自己的产品,做消费者的市场。”
一份中肯的
黄酒跟风投资要慎而又慎
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章融教授表示,关于今年以来黄酒投资热的情况,各大财经均有报道。有人甚至说,优质的黄酒陈酒正在成为一种“稀缺资源”。而江浙一带的民间资本则已经闻风而动,开始大量购买未经勾兑、罐装的原酒,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。
一直以普通消费品身份定位的黄酒,是否当得起每斤5000元的价格?换言之,黄酒是否像黄金一样具有如此巨大的“投资价值”?这个问题暂且不论。反正,从当前这种弥漫于黄酒界的“投资热”中,我们隐约可见刚刚烟消云散的普洱茶投资热的一些迹象。
2005年下半年,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,普洱茶从“山中一片叶”被炒作到“似黄金”。然而,这种非的疯狂炒作注定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,2007年5月,建立在狂热的投机基础之上的普洱茶帝国轰然倒塌。投机客纷纷撤离,茶市一片惨淡。最终以上万小散户被套牢,完成了又一个疯狂投机的。
疯狂的郁金香、君子兰、普洱茶……类似的财富游戏根本就是一个“击鼓传花”游戏,在经济学上的专用名词叫做“零和博弈”,也就是说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并没有创造任何财富,只是把钱从一个人的口袋里,通过投资的过程装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口袋里罢了。
“就目前黄酒界的状况而言,投资也好,投机也罢,应当说,都还远没有达到前年普洱茶那样的热度。因此,在这个时候未雨绸缪给业界和广大普通投资者打打预防针,恐怕还是很有必要的。”章融说,“经济学有一条常识性的结论:从一种消费品提升到一种投资品,比一般产品的投资风险要大得多,因为价格总归是要回归价值的,建立在沙滩上的大楼是立不住的。黄酒跟风投资要慎而又慎。”
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酒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